地震來的時候你只會躲桌子?專家提醒:「家庭防災包」才是救命關鍵!
台灣人最習慣的災害是什麼?沒錯,就是「地震」!
不論你住在台北、花蓮、台中還是高雄,只要地牛翻身,大家就一陣緊張。最近的0403大地震是不是又讓你驚覺: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?
很多人以為「地震來就跑就好」,但專家說:「真正會保命的,是你家裡有沒有準備好。」這裡說的不是桌子或逃生路線,而是每個家庭都該有的關鍵工具——家庭防災包!
別覺得這是老生常談,這包包裡面裝的是在地震後,救命用的東西。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,為什麼家庭防災包這麼重要、該怎麼準備,還有怎麼讓它真的「用得到」而不是「放到忘記」。
台灣地震多到什麼程度?你可能低估了
根據氣象局統計,台灣每年感受到的地震有上千次,雖然大部分是小震,但只要一次大震沒準備好,後果就很嚴重。
還記得921嗎?還記得2018年的花蓮大地震嗎?又或者,就在幾天前的0403地震,是不是又有人家中物品掉落、電梯卡住、通訊中斷?
專家提醒:台灣地震頻繁是地理結構決定的事實,無法避免。既然躲不掉,我們能做的,就是「準備好」。
為什麼每個人家裡都該有一個家庭防災包?
地震發生後的「黃金72小時」,是搶救生命最關鍵的時間。
但根據過去經驗,大地震發生後,常會遇到以下情況:
-
水電中斷
-
網路、電話不通
-
商店關門,食物買不到
-
救援資源延遲抵達
-
無法外出買東西
這時候,如果你沒有預先準備家庭防災包,你可能會發現,連喝口水、吃口飯、充手機電都成問題。
而如果有緊急避難包在家裡,不管是要留守還是撤離,都能幫助你和家人度過最難熬的前幾天。
一個標準的地震防災包到底要準備什麼?
其實不用搞得太複雜,只要掌握三個原則:「保命、求援、生存」。
來,我們直接幫你列出標準清單:
🔹 保命類(第一優先):
-
緊急醫療用品(繃帶、碘酒、止痛藥)
-
口罩
-
小型滅火器(如有瓦斯爐或高樓)
-
個人處方藥
🔹 求援類(讓別人找到你):
-
手電筒(記得要備用電池)
-
哨子(可傳遞訊號)
-
行動電源(超重要)
-
個人證件影本與聯絡資料卡
🔹 生存類(撐過前三天):
-
礦泉水(至少每人一天2公升)
-
即食乾糧(能量棒、罐頭、泡麵)
-
保暖毯或輕便睡袋
-
基本換洗衣物
-
紙巾、濕紙巾、垃圾袋
是不是看完覺得:「欸!其實也不難嘛!」只要花一點時間準備,可能就能在關鍵時刻救一家人的命。
防災包放哪裡?多久要檢查一次?
買了之後放到櫃子最裡面,那就等於「沒準備」!
來,記住以下幾個關鍵原則:
-
✅ 放在玄關附近,逃生時可以快速拿到。
-
✅ 定期(半年一次)檢查內容物,尤其是食物、水、藥品有沒過期。
-
✅ 每個家庭成員都要知道它放哪裡、怎麼用。
-
✅ 可以準備一大一小:大包放家裡,小包放車上或辦公室。
專家也建議,小家庭用大約20公升的登山背包就夠了,能背、能提,還能放進車裡。
特別提醒:不同對象的緊急避難包內容要調整
不是所有家庭都一樣,有小孩、長輩、寵物的家庭要特別注意這些項目:
👶 有小孩:
-
奶粉、尿布、奶瓶
-
兒童感冒藥、退燒藥
-
小玩具(穩定情緒)
👵 有長輩:
-
特殊藥品(糖尿病、高血壓等)
-
老花眼鏡
-
小拐杖或助行器
🐶 有寵物:
-
寵物糧
-
小水壺
-
項圈與牽繩
記得,家庭防災包不是只有大人要活,小朋友、長輩、毛孩也都得顧到!
哪裡買得到現成的防災包?還是自己DIY比較好?
市面上現在很多品牌推出一整組的地震防災包,看起來又帥又專業,但價格也不便宜,有的甚至破千元。
到底該買還是自己準備?
這裡提供兩種建議:
-
✅ 懶人型:直接買現成的(但記得檢查內容物,不一定都實用)
-
✅ 客製型:自己照清單準備,更貼近自己家需求
建議初次準備的人可以先買現成的,之後再慢慢補充或調整內容。
小提醒:手機裡也該有「數位防災包」
除了實體防災包,也別忘了數位版本!
建議你在手機裡準備這些:
-
加入氣象局、消防署的地震預警APP
-
備份重要聯絡人資訊到雲端
-
儲存家人的醫療資訊與慢性病用藥清單
-
緊急聯絡流程設定(例如LINE群組、親屬電話)
這些看起來很簡單,但在斷網、斷電的時候,能不能聯絡到親人、知道去哪裡集合,都會變得非常重要。
沒人知道下一次地震何時發生,但我們可以提早準備
地震不像颱風,不會有「放假預告」,也沒有倒數計時。
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次會發生在幾點、哪裡、有多大。家庭防災包就是我們面對未知時,最實際、最務實的準備。
記得這句話:「災難不怕你準備太多,只怕你什麼都沒做。」
今天晚上就開始整理,把保命包準備起來。也許它一輩子都不會派上用場,但萬一那天來了,它可能就是你活下來的關鍵。
💼 有防災包的舉手🙋♂️!台灣地震真的很頻繁,地震來的時候不是只有躲起來,還要「準備好」!防災包裡該放什麼?水、手電筒、哨子,還有…你最愛的泡麵?😆
#地震防災 #家庭防災包 #緊急準備 #台灣地震 #未雨綢繆才是王道